三聚磷酸钠发展前途
三聚磷酸钠(Sodium Tripolyphosphate,STPP) ,化学分子式Na5P3O10,分子量368,俗称五钠,亦称三磷酸钠、磷酸五钠或焦偏磷酸钠。三聚磷酸钠是一种白色微粒状粉末,溶于水,不溶于乙醇,水溶液呈弱碱性,结合各种金属离子的能力较强。通常有无水物(Na5P3O10)和六水物(Na5P3O10·6H2O)两种,无水物又有I型(高温型)和Ⅱ型(低温型)。工业三聚磷酸钠产品往往是I型和Ⅱ型的白色固体粉末状混合物(还含有少量的正磷酸钠盐、焦磷酸钠和偏磷酸钠等),至于产品中I型和Ⅱ型的含量比例,则取决于生产工艺条件。产品具有吸湿性,易溶于水,三聚磷酸钠,水溶液呈碱性。不论在水中、溶液中或空气中,其水合物都是六水物。三聚磷酸钠具有螯合、悬浮、分散、胶溶、乳化、pH缓冲等作用,可用作合成洗涤剂主要助剂、工业水软水剂、制革预鞣剂、染色助剂、**合成催化剂、医药工业分散剂和食品添加剂等。目前,其用途仍然是粉末状合成洗涤剂的助剂。三聚磷酸钠在工业冷却水处理、建筑、食品、日用化工、制革、造纸等领域用途广泛。
**以后,随着我国合成洗涤剂生产*发展,我国三聚磷酸钠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增长较快。1990年我国三聚磷酸钠产量只有20万吨,标准三聚磷酸钠,1997年增长到48.46 万吨,7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3.4%。2000年又增加到68.24万吨,其中“八五”期间年均增长率高达17.7%,“九五”期间年均增长率为 8.5%。1995年我国三聚磷酸钠表观消费量突破30万吨,2000年达到40.44 万吨,比1995年增长28%,其中“八五”期间年均增长率为9.5%,“九五”期间年均增长率为5.1%。
我国三聚磷酸钠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少量出口,90年代后随着生产*发展,出口量迅猛增长。据海关统计,生产销售三聚磷酸钠,1995年出口量达到13.96 万吨,之后年出口量一直保持在10万吨以上。2000年出口量进一步增长,达到27.96 万吨,创出口历史新纪录,出口量占国内总产量的41%。从价格看,近年来我国三聚磷酸钠出口价格逐年降低,1996年出口均价曾达到601.38美元/吨,2000年下降到400.54美元/吨。而同期随着我国三聚磷酸钠产量不断增加,进口量很少。据海关统计,2000年我国三聚磷酸钠进口量为1612吨,仅占国内表观消费量的0.4%。
三聚磷酸钠作为重要的洗涤助剂,由于其特有的功效以及低廉的成本,在洗涤剂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**以来,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,合成洗涤剂生产发展很快。2000年我国合成洗涤剂产量为297.5 万吨。其中,合成洗衣粉产量为171.33万吨,约占合成洗涤剂产量的57.6%。近年来,人们发现含磷洗衣粉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,使三聚磷酸钠在合成洗涤剂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,逐步被4A沸石、偏硅酸钠等取代。但根据目前我国实际情况,由于我国水质南北相差较大,因此从区域磷资源的平衡来看,我国有些地区属严重缺磷的贫营养区域,若采取盲目的限磷措施,将不利于地区产资源的发展。再者,从我国洗涤剂“十五”至2010年发展规划来看我国洗涤用品到2010年将发展到500 万吨/年的水平,三聚磷酸钠规划需求将达到63万吨/年水平,但这样的洗涤剂产量到2010年(不考虑出口)也只能达到人均4.2千克的水平,仍低于1980年世界人均6.3千克的消费水平。另外,从无磷洗涤剂规划发展来看,由于4A沸石供应量较低,用其生产的无磷洗涤剂产量不足以影响全国洗涤剂总量。因此,三聚磷酸钠在我国的需求并非有些人担忧的呈“逐步下降趋势”。不过,除了在洗涤用品方面的用途外,还应开发、研究新的品种及其复配产品,以进一步拓宽其应用领域。